老司机深夜免费福利-老司机深夜影院入口aaaa-老司机午夜精品99久久免费-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播放-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021-65661727
中文版
英文版 聯系我們
服務熱線  021-65661727
服務熱線  021-65661727 服務熱線 021-65661727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返回頂部
驥路探索

食品安全犯罪新司法解釋中的三個關鍵修訂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1〕24號,以下簡稱“新法釋”),以取代法釋〔2013〕12號并自2022年伊始開始實施。相較于法釋〔2013〕12號,新法釋就《刑法》第140條、第143條和第144條規定的適用和理解作出了關鍵修訂。


一、納入非食品安全問題的犯罪競合

針對頻發的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食品事件,新法釋第十九條明確規定此類欺騙老年人牟取暴利的行為,若符合詐騙罪構成要件的,將依照詐騙罪進行定罪處罰;若銷售的保健食品還存在產品質量問題,且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犯罪的,將在競合的罪名中擇一重定罪處罰。此項規定將非食品安全問題的犯罪納入食品安全犯罪的認定范疇,可見司法機關將進一步加強針對特殊人群權益侵害的處罰力度。


二、調整“專家意見”制度

其次,法釋〔2013〕12號第二十一條明確食品安全犯罪審判中采納專家意見制度(類似英美法系訴訟中的“法庭之友”(Amicus Curiae)制度),旨在協助審判人員準確理解與危害食品安全有關的重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新法釋第二十四條就專家意見的提供方身份進行了調整,僅限于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就案件中所遇到的專業或法律問題提供參考意見。這就意味著相關專家意見的提供主體身份將被縮限,其他“第三方身份”的專家無需再出庭進行說明,可由行政部門出具的書面意見代替。


三、“明知”等定義的具體明確

新法釋第十條就《刑法》第144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項下的關鍵要件進行了明確列舉。對于從事食品生產、銷售、儲運等領域工作的人員,司法機關均默認其應具備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即掌握相應的運營成本認知、原材料及產品的溯源記錄、關注政策變化并予以經營調整等具體要求。此外,若先前實施過食品安全危害行為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又再次實施同種行為,亦屬于“明知”的范疇,且兩次行為不受任何時限約束。

新法釋的出臺及實施,標志著我國司法機關進一步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強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為。

 

本文作者:張旭晟,上海驥路律師事務所 中國毒理學會毒理學家 (DCST)


聲明:

本文由上海驥路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創,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得視為驥路律師事務所或其律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見或建議。如需轉載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內容,請注明出處